1.治病的不是医院
一咳嗽患者说自已得病后,曾到某小医院治疗,没治愈。回到家里后让丈夫狠狠地数落了一通。丈夫说她生病为什么不找大医院,到这样的小医院怎么看得好!后来她就去了一所大医院,挂液又服药,多天还是没好。一亲戚介绍到我家里来看,几付中药服后就痊愈了。于是她悟到了,说:“治病不是医院找得对不对,而是医生找得对不对。治病的不是医院,不是设备,而是某个医生个人。”这就叫做治病的个人性。无论医院多大,设备多好,都不能决定治疗的效果。疾病能否痊愈,决定于医生个人的本事。
患者叶某,20岁,得到高考录取消息,高兴之余,和几个同学去打球,弄得满身大汗。口渴,喝了一大瓶可乐,于是打嗝不止。父母发了慌,送他去住三医。医生认为是胃病,要他去做胃镜检查,检查后说是浅表性胃炎。检查后打嗝增重,服药无效。这是因为胃镜检查对胃与食道都会有损伤。照理,仅有打嗝这样的症状,中医认为是胃气上逆。而胃镜插入时,受检者会发生呕吐、恶心的感觉,也是胃气上逆。所以,胃镜检查加剧了病情。住了一周,不仅没好转,反而重起来,赶忙出院到一医治疗。岂知运气不佳,又碰上发热,医生用抗生素加输液四五天,高热不退。他母亲给他服了一粒半安乃近,热退而汗出不止。这里的原因可能是,现在用的都是广谱抗生素,杀死了胃中有益的细菌,消化、吸收功能遭受损害。半个月吃不下饭,营养严重不足,加上出汗太多,阳气被伤。再出院转附二医治疗。医生见他走路都走不动,认为是缺钾,血检固然血钾较低,就给他输液加钾。岂知输了半瓶还不到就觉得呼吸困难。其父母赶紧中断输液。又住了一星期,病情没好转。因为二十多天只进少许流体食物,精神已很萎糜,走路还要人扶着。
一个20岁的年轻人,仅因暴饮可乐,导致气机运行阻滞,只要运气降逆,很快就会治好。却连住3个大医院,越治越重。这是什么原因?因为西医不懂什么叫气机阻滞。这本是一种功能病,但西医都会寻找病灶。有的西医也知道这症状是没有病灶可作为依据的,但为增加收入,也要病人做检查,却不知道大多数仪器检查会加剧病情。有个朋友介绍到我家治疗。我看他脸色苍白,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每餐只能进少许稀饭,自汗不止,恶风,打嗝频频。这样的症状说明表症未解,身体已很虚弱。从患者表现的证情来看,表证仍在,是好事,说明邪未入里。我就处黄芪建中汤加党参、冬术、龙骨、牡蛎、代赭石。他的身体就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加减用药十多付,完全恢复了健康。叶某连续找过三个大医院,可是病越治越重,却被一个既没有病床,又没有设备的个体医生治好了。
湖南湘雅二医是全国有名的“百佳医院”之一。“最近,五岁的廖明明被父母带到湖南湘雅二医做右脚延长手术,医生却拿他的左脚动刀子,使得健康的左脚比右脚更长,反而加重了畸形,……一所闻名全国的医院竟也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见2007年2月16日《温州都市报》。把手术做错了的不是医院,而是某医生个人。
所以,治病不应挑选医院,而应挑选医生。
2.如何挑选治病的医生
2003年8月20日《温州晚报》有篇报导:《“感冒患者”的不同境遇》。文章的意思是记者借患感冒去“市级医院”、“ 区级医院”、“街道医院”和个体诊所看病。记者说:“有的人有病乱投医,医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有的人图方便,找一家个体医院看看,有的人则要上高档次的医院正规治疗。日前,记者以一名普通感冒患者的身份,走访了市区多家不同档次的医院,就服务和价格作了一番比较。”记者经比较后,没有说哪个医院好,哪个医院不好,让读者自己理解。记者最后说:“他们(患者)多想有个好医生能准确地诊断出病因,并来对症下药。这个时候,医术不高明者会误人健康,医德不高尚者会谋人钱财,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技高德厚的医务工作者。同时,记者提醒人们看病时多长个心眼,不要有病乱投医。”笔者不能不佩服记者的高明,他认为对患者来说,需要的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而不是医院的牌子。
据2004年3月11日《南方周末》22版《如此“误收”还要继续多久?》一文说:“《人民日报》(2004年2月26日)报道,辽宁省人民医院‘采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方法,给患者多算住院费用4000余元、明细条目110多个’,该院却把这种收费行为称作‘误收’。”
77岁的谢兰芳住院做胆囊切除手术,半个月后去世。“结算费用时,陈大泉发现:老人只做了胆囊切除,但费用表上却写着气管切开护理5天,每天20元;主治大夫只给病人换过一次药,费用表上却写着特大换药4次;病人住院15天,却收了22天的住院检查费;一次性注射器竟用了309个……”“经过多次交涉,最终的总费用比最先的《费用表》少了4637.75元,给患者退的多收费用条目有110多个:一次性注射器从309个减少到83个;常规心电图从28次减少到2次,费用减少520元;持续呼吸功能检测从172小时减少到62小时,费用减少550元……辽宁省人民医院把他们的这种行为称作‘误收’”。
省人民医院当然是个不小的医院,公然违规狠“宰”消费者。钱倒是件小事,如果真的用了这么多的药,一个老人,半个月给她注射309次药水,吃得消吗?如果说,用了注射器,里面没有药水,不是坑蒙欺诈病人吗?这样的医院,怎么值得信任?然而,话又得说回来。欺骗病人的是医生,不是医院。医院只是一个牌子,它无法欺骗病人,它只是被某些不道德的医生利用而已。所以,看病拣医院不拣医生是最愚笨的做法。
如何拣医生,对病人来说是有困难的。医生不熟识,不知道好坏。笔者建议试用以下标准:
(1)医生是通过临床提高自己的技术的。所以,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凡是对病人态度不好的,不是好医生。不尊敬老师的学生,就学不到知识,就不能提高技术。
(2)开大方的医生,不是好医生,是个卖药的。因为逢药三分毒,不对症下药,而是逢贵就开,是为卖药。药贵利润多,说明他只是借治病之名,行谋财害命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