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治疗的常识

浏览:948 点赞:0 2019-03-15 15:27:50


1.感冒病名诠释

“感冒”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对疾病的称呼,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病的名称,其实,它不是一个病名,是我们把它弄错了。


从字面上解释,“感”就是感受,“冒”就是冒犯,你感受到外来的冒犯(细菌或病毒)了。因为感受冒犯,我们的生命(不能说身体)就进行自我防卫,于是就产生发热、流鼻水、打喷嚏,咽喉痛、咳嗽等等症状,还容易把它传染给别人,弄得全家惶惶不安。症状,就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状况(状态)。


感冒,既然是感到冒犯,是什么东西来冒犯却不知道。自细菌学产生后,我们才开始对微生物存在的认识。后来又知道有很多叫做过滤性的病毒,也是引发感冒的要犯。自从有了免疫学后,感冒却无法以免疫来解决,于是我们又知道感冒病毒是最善于变化的。所以至今为止,我们的治疗学对感冒的治疗,还想不出新办法。


感冒在民间,一般人都以为就是一般的最轻的疾病:发热很快地好了,这就是感冒;或者见发热,怕风,鼻塞、打喷嚏,咳嗽,就称之为感冒。如果不发热,还好说,有的人也就不去看病,自己买点感冒药,或咳嗽糖浆之类的,自己治疗。如果有发热,就觉得不好,非去医院不可了。这些做法与想法,都是错误的。有许多病,刚起时都有发热、怕风的症状,例如麻疹、肺炎、脑炎、流脑、“非典”……甚至肠炎、肺结核等,初起查不出病因,就会统统当感冒。所以,我们应该给感冒正名,它不是一个专用名词,而是多种传染病初期发病的总称。千万不要认为感冒就是很轻的疾病。现在许多人害怕发热,就是因为轻视感管,得了这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开头还以为不要紧,岂知后来变成脑膜炎、肺炎。接受了这样的教训,很多人一逢发热,就很害怕,慌不择医,乱打针,乱吃药。现在,每逢流感出现,医院排长队看病、打针,这就走到另一极端。

3.jpg      

感冒的病因,至今还没有搞清楚。有人说,感冒有细菌性、病毒性两种。细菌性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的,抗生素就治不了,只能对症给药。事实上我们发热到医院里去看病,医生根本区分不了哪种是细菌性感冒,哪种是病毒性感冒。其原因:是现代科学仪器还没有这种迅速鉴别并做出判断的能力,一般的高倍显微镜根本看不到病毒;二是还没等到鉴别出来,许多人发热已经终止了,退热了,病好了。尔后,即使鉴别出来,也已经成为马后炮,是多余之举了。如果说,能鉴别虽是马后炮,对以后的治疗研究也许有利,这是一厢情愿。因为,它已经变成另一种病毒了。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生命蛋白,最容易变异,所以,世界上年年有新的流行性“感冒”。

曾经有人把感冒分为呼吸道型、神经型和肠胃型三类,意思是以鼻塞、打喷嚏、流鼻水、咳嗽、咽喉疼痛症状为主的,称为呼吸道型感冒;以头痛、身疼、恶心等症状为主的,称为神经型感冒;以呕吐和腹部痛泻症状为主的,称为肠胃型感冒。这些虽是旧黄历了,但其影响仍然还存在。我说的“影响”,是指人们心中总还是认为“感冒”是一种病,这是误解。
1.jpg     

 2.感冒治疗与自我康复能力
得了感冒去求医,没有一个医生说先验一验是什么性质的感冒,细菌性或病毒性的,再打针吃药。他们总是量了体温,就处方用药。为什么?因为医生知道这样的发热没办法在治疗前得到明确的诊断,但病人的心理要求是马上得到治疗,医生就只能随症开药。我的朋友金先生,妹妹在美国当医生,自己发热,就是不吃药。她说:是什么病因都不知道,吃什么药?
     

 一般来说,西医们以病名进行处方用药,必须由三个条件来确定:病因、(【注】这里必须添加一个重要的提注,注文初拟如下,仅供参考:在汉文中,中西医学所说的“病因”一辞,字面相同,但其内涵完全不同。中医学的病因指的是引致生命信息运行障碍的七情内伤外感六淫之类信息因素。西医学的病因(cause),指的是引发疾病的实体因素,多数场合即指致病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等等,原文pathogens,通常汉译为“病原体”或“病原”。本书所引述的西医“病因”即为此义。)病灶、病理。初期发热不仅一下子找不出病因,也确定不了病灶,三个条件少了两个,哪里能讲出什么病名来?过去把这种即时的治疗叫做安慰治疗,或叫做试验治疗,亦即不是真正治病,而是为了使病人心理上得到安慰。这样的用药盲目性很大,是什么病还不知道,怎么就可以用药呢?这不是乱用药了么?但是没办法,医学的水平还只到这个程度。医生是个凡人,不是神仙。然而,毕竟大多数人都因医生的用药而治好了,所以人们不能不相信医生。人就是那么有趣。

古代没有医学,生了病就请巫师。巫师说怎么做就得怎么做,也有许多人给治好的。于是巫术就流行起来。现在农村里仍然有许多人一生了病,就去,请灵姑,也有一些人治好的。其实这些人并不是医生、巫师或灵姑治好的,而是靠病人自己的康复能力治好的。读者切莫说我的这种讲法是对现代医学的诬蔑,把它比做请巫师、讲灵姑一类的迷信活动。病人的病治好了,医生相信是自己的医术,可这病是怎么好的他讲不出一二三;巫师、灵姑把毛病医好了,也同样讲不出一二三。如果是这样,那就没有什么不同。
61.jpg 

有一点不同,这就是医生不相信神鬼;巫师、灵姑却相信医药。我见过很多巫师、灵姑,自己的家人生病不去弄迷信,而到医院里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胜利。但是,我也见到很多西医医生自己家人生病,自己不敢处方用药,而送到医院里去,或者请别人来治疗。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对自己学的、用的不相信。这样的人,有的是行医几十年的主任医师。做了几十年临床,治了不少人,然而他治的都是别人,而不是他的亲人。几十年临床,他没有建立起对自己所学的、所用的医学的信任,这说明这个医学还有问题。


这个医学的问题,首先是对这种最流行、最常见的疾病——感冒,也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究其实,生病之所以会好,主要是因为人的生命,有很强的自我康复能力。医生用药既不是针对疾病的,大多数人治好了自然不能归功于医与药,而应归功于病人自身的康复能力。如果不知道这一点,是个大不幸。因为,没有自我康复能力的病人,得的就是绝症。病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乱用药,损害自己;医生不知道这一点就会乱治疗损害病人。病人的愿望就会落空。治病者不知道人之所以痊愈,靠的是自己的康复能力,而以为是医与药的功劳,就会被医与药所误。吃抗生素导致肝坏死,吃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萎缩,都是这个原因。


我的一个西医朋友,开了一个诊所,与他谈起感冒治疗,他坦率地告诉我,凡是感冒发热到他这里治疗的,他一般都只给输液而不用药物,或加儿瓶维生素C。他说他也知道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但他如果不这样做就无钱可赚,而且这样做也能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好得快,反正感冒就是靠病人自己的抵抗能力才会好的。这实在是对现在的排队看病的一个绝大的讽刺。

2.jpg

3.中医早期治疗感冒发热

“感冒”实际是很多流行性传染病初期的总称。例如脑炎、脑膜炎、肺炎,麻疹、白喉、扁桃体炎、腮腺炎等,甚至肠炎,都会出现发热、怕风、鼻塞、打喷嚏等症状。新近研究说明,这些症状,不仅仅是病理现象,而且是一种生理现象。病理现象指的是它们是疾病的表现,生理现象是指它们是抵抗疾病的表现。过去由于不知道这一点,一直采用的都是如何消除这些病理的方法,结果有的人病给治重起来了,或者是把病人给治死了。治疗失败了,人们却不知道失败的原因。


可见过去在感冒初期一律使用抗生素加输液的治疗是有问题的,虽然有人也能够痊愈,但那不是治疗的功劳,而是生命的自我康复能力的功劳。许多人都知道,感冒发热就是不治疗也会好的。相反地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还会损害体内的微生态平衡,使很多抵抗力弱的人病重起来。有的患者为了迅速退热,还加用退热药或强的松,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此人患的恰是流行性出血热,送命都有可能。现在的西方医生在发热的前驱期一律不用药,主张休息、多喝水,等着看病势的发展,再议如何治疗。这样的认识是对过去失败的反思,但仍然是有问题的;真正需要退热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

63.jpg

对初期发热,主张不治疗,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不治疗的受益者比乱治疗的受益者多。不过我认为仍然是有偏差的。千篇一律,应该早治疗的也被拖下来,轻病被拖成了重病,难治了。虽然为数很少,但也会死人,生命毕竟是无价的。西方怕感冒就是因为会死人,可惜就是不知道这里面的道理。“非典”死人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开始的“非典”像感冒,于是大家不在意。然而后来发现它不像人们想得那么简单,发热退不了,咳嗽加剧,呼吸困难起来,听诊发现肺中有罗音,于是想到了透视。X光一看,肺部有阴影,这时候慌了,所有的抗生素或其他消炎药,都不是“非典”病毒的对手,只好大用激素;痰涎严重的用吸痰器,呼吸困难的输氧……无法救治者只能绝命而去。如果它还没有进入症候期,在发病初期就给治住,当然就严重不起来了。邓铁涛先生说:“如果在‘非典前期用药对路了,那病就根本到不了肺严重病变的程度。西医对病人上来就用激素,而激素按中医理论来说是入里的药,它能引邪入里,到病情重了还要上呼吸机。不到这样的程度下不了诊断,就说中医治的不是‘非典’这是不客观的。”(见邓中光等编:《邓铁涛寄语青年中医》10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1月。)


中国人不害怕感冒,因为中国有中医。中医不根据病名而根据“证”来冶病。中医不用知病原而能治病,就是从“证”着手,辨认“证”的方方面面,然后才能讨论治疗的方药。中医讲内因,即机体抗病的态势,因此效验显著:一是它依据病人的抗病状态,用药帮助和调整病人的抗病能力,当症状一出现就可以进行治疗。二是病人的康复能力在生病初期还没有消耗,正处在最巅峰时期,一得到帮助,就很快击败了入侵者。这就是中国人不怕“感冒”的原因。

62.jpg

4.发热初期不治疗的弊端

感冒为什么多发而又易见?中医认为正气虚弱,才会导致邪气入侵。感冒的发生,就是邪气入侵。患感冒的人,则因为正气虚弱。很多发感冒者,一是受寒,二是内部不平衡。人生活在充满微生物的大自然里,通常的情况下,人体保持相对的平衡,这些致病的微生物就无法入侵人体。由于突然受寒,人体内部失去平衡,或者人体由于生活中的某些偏颇,导致出现不平衡,例如吃的辛辣物多了,咽喉疼痛,由于工作劳累,休息不足,抗病能力减退,由于精神紧张或心理受到创伤……一些致病微生物就会乘机入侵。不管什么微生物,人体对付它们的方法就是以发热为主要方法。所以,只要对发热做好认真科学的处理,大多数人的外来感染,治疗就不困难了。只不过,因各人的体质不一样,自组织的抗病安排亦不一样,因而发病的症状千差万别。这才是中医治病,千人千方的原因。


西医既然认为是微生物入侵,治疗方法就是针对微生物,消灭入侵的微生物。理由是只要消灭了入侵的微生物,其病就会自然而然痊愈。这就是现在治疗普遍使用广谱抗生素的道理,因此就千人一方。现在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感冒基本上都是病毒性的,不是抗生素的适应症;人体所表现的症状,是人的生命自组织的抵抗微生物入侵的活动,抗生素却会损害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对抗病不利。这说明过去的盲目治疗,盲目用药,反而对病人有害,导致相反的结果。现在西方内科对付初期发热病人停止用药,确定是什么疾病后再用药。这样做固然防止了药物的伤害,但其坏处却失去了早期对付入侵微生物的有利时机,就好比让敌人先登陆,建立桥头堡后再攻击,碰到“非典”这样凶恶的敌人就不行了。因此,对付感冒发热,早期冶疗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时候机体抗病的能力没有一点消耗,处在斗志最旺盛,战斗力最强大的时候。要想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看中医。西医临床家也应该学一点起码的中医解表退热的方法论与实践知识,否则,面对初期发热病人,束手无策,心中不会有愧吗?

65.jpg

中医治“非典”的效果,使世界卫生组织也刮目相看:“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对该院第十二病区收治的16例新发病的SARS病人中医中药治疗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在SARS治疗中不但有退热快、不反复、有效缓解症状的特点,而且中医药早期干预在这一疾病的发展中对减轻肺损害程度有一定作用。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期间,无一例病情发生恶化。”(见邓中光等编:《邓铁涛寄语青年中医》10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1月。)治疗结果,当然是全部治愈,而且没有任何一例发生像被激素治愈的那个“肺纤维化”的危险后遗症。中医治“非典”的成绩,使世界瞩目。其原因就在于中医认为病人的症状是抗病的生理现象,医药的任务是帮助病人抗病,能够在病人抗病能力最强的早期介入,使他们恢复健康。西医的失误在于他们只讲针对所谓“病原体”,而“非典”的冠状病毒变体却是他们所有药物无法对付的。


当然,像“非典”这样会传染的、很危险的疾病,毕竟是极少数的。大多数都是能很容易痊愈的类似感冒的流行性疾病,亦即是人体生命本身自己就能够解决的。因此,盲目用药看起来也能治愈许多所谓的感冒病人,人们却想不到复原的真正原因是人体生命的自组织能力。

4.jpg

5.使用感冒药治感冒后果不好

市场是应需求而产生的。因为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流行病,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种感冒药。照理,西药是治病的,即针对某个病名给药的。然而,感冒不是一种病, 而是一些流行症状的总称。后来,我们把这些流行症状叫做感冒而已。


得了感冒,人会发热、怕风、打喷嚏、鼻塞、流鼻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等等,由于个体抗病内在因素的不一样,每个人的表现也不一样。例如有人发热而不鼻塞,有咳嗽而痰少,有的鼻塞打喷嚏而不发热,无咽喉疼痛;有人发热还要加上腹泄……但是,有一点完全一样,这就是,凡出现病变的地方都充血。例如发热是皮肤充血,咽喉红肿是咽喉部充血,咳嗽是气管充血,鼻塞是鼻腔充血,腹泄是胃肠道充……反正,不管什么地方出现病变,就都会充血。这是什么道理?很明白,我们在上面讲过,这既是一种病理现象,也是一种生理现象——生命在抵抗侵犯。


充血的地方,西医叫做炎症病灶。这个病灶上的表面有很多粘液,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血球增多,形成了一个血纤维网。这些粘液有很强的沾附和杀菌能力。血液带来很多的白血球,用来歼灭入侵的微生物。血纤维网就像一道屏障,阻挡这些入侵微生物扩大它们的领域。病灶就像个战场,血流加速把战场上因战斗产生的毒素迅速排除,带它们到排泄器官去。所以,炎症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
64.jpg      

生命对付微生物入侵而发生的症状,就像一个国家受到敌人侵犯时,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作出抵抗的安排。由于各个个体生命内部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发生的症状亦都不完全相同,这就是有人发热会咳嗽,有人发热会咽疼,有人只有38℃,有人会有39℃,有人却只有36.8;现在好像很多人都害怕发热,一逢发热就想马上退热。微生物都是蛋白体,所以,对付外来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就是全身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充血,体表的散热毛孔关闭,这样就能使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人自己当然不好受,但对于这些入侵的微生物来说,却是更加致命的打击。它们就会死亡或停止繁殖,等待被歼灭的命运。所以,所有的感冒症状都是人体生命自我维护的反应,不能把它当做敌人。虽然我们会暂时感到难受,但毕竟是暂时的,会很快过去的。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舒服,就乱吃药。


市场上的感冒药,都是由退热、消炎两类药物组成的,有的还加上镇静剂。它们的作用一是消除充血,二是消灭微生物。消除充血就是解除自己的武装,让入侵的微生物自由活动。这种方法实际是在帮助“敌人”,会加重疾病。消灭微生物会把自己身上有益的微生物和入侵的微生物一起消灭,结果很容易使自己的微生态失衡。镇静剂则是暂时麻痹自己的神经,把有病当无病,获得一时的舒服。所以,这些都不是好方法。有的人吃了感冒药长期微热不退,有的人抵抗力减弱而经常生病。所以,不要乱用感冒药。

治疗感冒发热,笔者提供两张单方:热性的人,桑叶、杏仁各10克,葱白5寸,水煎服。寒性的人,苏叶、杏仁各10克,生姜2片,大枣3枚,水煎服。
6.jpg     

 6.感冒发热的治疗
以上两方,是专门针对身体基本健康的感冒发热患者用的。如果平时体格不好,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者,最好去看中医,辨证论治。应该知道,感冒既然是许多未知微生物的侵犯,不知道是平和的或凶恶的,早治早好。如前所述,发热早期,是我们机体抵抗力尚未消耗,战斗力处在最旺盛的时候;而入侵者刚进入,立足还没稳定,攻击力也是最小的时候。这时候,生命力最占优势,因此,就可以很快击败它们。

人体体内也有很多微生物,虽然它们也各有自己的DNA,能以自己的遗传密码复制。但是,这些微生物是人体生命的一部分,互相沟通信息,不会造成祸害。它们知道,人体这个大生命的存在,它们也同样地存在,人体大生命的死亡,它们也会死亡。不管什么生命,大大小小的生命,都是依赖蛋白质而存在。使人体发热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外来的、不知名的微生物的入侵。它们一入侵,人的生命马上感觉到异类蛋白生命的威胁,就会关闭体表的散热孔,使热量不外散,积蓄热量而使体温升高。因而才会恶风。恶风的意思是不能使热量让风带走,需要保持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入侵的微生物就会感觉不好受,停止繁殖,甚至死亡。这说明,发热是人体生命自我防卫的一种能力,一种措施,一种对付外来侵略的最佳选择。发热也是一种信号,它告诉全身每个部门、每个细胞:“敌人来了,准备战斗!”于是,人体里的白血球就随着血液出动,到处搜寻入侵的敌人。发热使体表毛细血管充血,能把从体表入侵的微生物就地“正法”。发热使血液流动新陈代谢加速,及时清理“战场”产生的毒素。所以,发热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发热使人体里的能量、体液、营养迅速消耗,会造成供应不足,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发热对自己的生理来说,也是一种不正常现象,亦即对自己也是一种损害。当然,这种损害是暂时的,而且也蕴伏着有利的一面。这个有利就是机体通过“战斗”,也得到了磨练。这就好像练兵,有艰苦,有消耗,但战斗力增强了。我的这个讲法,不是绝对的。因为任何事都有它的范畴,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发热对年轻人来说是“练兵”,是免疫力的锻炼,但对老年人来说,却是消耗。因此,老年人遇发热就应该把治发热与补养一起考虑。

这种方法,限制在治外来微生物导致的发热,中医叫做解表法。中医解表的方法不像西药的安乃近、APC之类的单纯松弛体表,而是根据各人的体质,对热性的患者,就用清热解表;对寒性的患者,就用辛温解表;对阳虚的患者,采用助阳解表;对阴虚的患者,采用滋阴解表;对气虚的患者,补气解表……种种方法,因人而异。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在抵抗侵略,医生要给他提供必要的外力支援,缺粮食,就给他送粮食;缺兵员,就给他送部队。如果缺粮食,你给他送部队,粮食岂不更缺?这就是医生的任务。但是,如果这个国家不能自已组织抵抗,就必然灭亡,谁都帮不了忙。
5.jpg     

 7.不能过分依赖医与药
“在美国那些得到最好医疗和医疗建议而又花钱最少的,是内科专家的家庭。这些家庭比任何富裕的或贫穷的阶层的家庭,所接受的手术和药物都比较少。”“医师们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教育群众,不要依赖医药。”“必须教育很多医生,不要开没有必要的处方。”(刘经棠,朱正芳译:《现代医药中的错误》138页,广东科技出版社,1982年8月)

为什么美国的内科专家家庭接受手术和药物比较少,却是得到最好医生又花钱最少?此说告诉我们,在美国,因内科医生知道,

生病不能过分依赖医与药,治疗手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药物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因此,教育群众不要依赖医药,教育医生不乱开不必要的处方,这是西方医学家在总结一个多世纪医疗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这不是对医学的悲观,而是对生命的珍视。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也包括许多外科医生)往往会因为对医与药的无知,使很多生命不能尽享天年而半途夭折。
8.jpg     

单纯性的感冒发热,亦即只有流鼻水、打喷嚏,同时发热恶风的。只要用桑叶15克,葱白5寸,煎服发汗即可;如果咽喉疼痛加桔梗、板兰根各10克,大便秘结加大力子15克。桉树叶也可以治感冒,每次30克煎服。鸭跖草也可以治感冒发热。

临床上我经常碰到一些经过治疗后说自已微热很久未退的患者,一问,都是感冒后用过感冒药的。使用感冒药为什么会导致微热不退呢?我们根据以上所说的人体发热的原理,就知道感冒药的本质,是自己主动解除“武装”,只是为了一时的舒服鼻黏膜充血消除了,呼吸没有了障碍,自然很舒服;皮肤充血消除了,人不再发热,当然也是觉得很舒服。但于此同时,致病微生物也就很方便地进出了。身体好的人,也理所当然地复原;而身体不好的人,就有了麻烦,这个麻烦,就是微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