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疼痛

浏览:932 点赞:0 2019-06-27 12:31:56


 1.辨证治痛


1964年我在永嘉县黄田岭下大队行医,一老太太臀部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卧床呻吟不已。他儿子是大队长,与我很要好,要我去给她治疗。老人四肢厥冷,脉微细。有人说可能是椎间盆突出,有人说可能是伤了骨头,有人说是风痛。我给她开了四逆汤,再加桂枝、黄芪、当归。老人身体虚寒,方用黄芪当归养血,四逆温经,桂枝通阳。一剂痛即轻减,第二天她就痊愈了。大队长问我是什么病,我说这是寒痛,不痛则已,痛则如锥心肺。


工友李某的妻子,牙痛半个月。牙周不红不肿,每天晚上12点钟开始发痛,一痛就是几个小时,白天一切如常。自己买了牙炎宁、牙周康服用,吃了好几盒,都没有效果。牙科拍片检查说牙齿没有毛病,不知为什么痛,束手无策。在发痛部位寻找发病的原因,是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的。但是,人们不知道这样做,忽略了生命的整体性,会找不到病因,治不好病。西医头痛治头,脚痛医脚,也是同样一个毛病。 某天李某到我家串门,说起妻子的怪病。我认为这种牙痛,发于半夜,白天不痛,说明是寒痛。就拿炙川乌一片,用少许金银花裹好,嘱他睡时塞于发痛的牙龈旁,当夜即不再发痛。连用3天,就没有再发了。后来我将这个经验说给朋友听,他认为川乌能止痛,只不过是与西药止痛片一样的效用,不算什么辨证治疗。我说用唯物的思想来看问题,只能看到“物”的作用,忽略了“非物”的作用,这就是现代西医致命的弱点。西药止痛,是不论寒痛热痛;中药止痛,界限极严,如果碰到热证牙痛,用川乌,非把他痛得死去活来不可。

48.jpg

中医治疗疼痛,在《黄帝内经》里有3种讲法:“寒胜则痛”,“热胜则痛",“不通则痛”。寒胜就是寒冷。寒冷冻伤肢体、肌肉,都会觉得僵痛;热灼肢体,有痛自然不用说的;不通是指气血运行,有了障碍,或阻塞。我认为这是生命为了自我保护,发出来的指示性信号。西医则会认为这是神经反射性疼痛。对于疼痛,西医无法辨证,只能镇静或止痛。虽然西药有时候效果很好,但止痛的药物负作用特多。


邻居潘某,某夜10点钟左右,突发胆囊炎剧痛,叫我出诊。当时天冷,我早已经躺在被窝里了。因相邻知道他的秉赋热性,就问:“大便是否秘结?”答:“是,便如羊粪。”我就吩咐他去附近药店购金铃子15克,玄胡索15克,元明粉15克,用老酒一斤煎服。第二天清早,见潘某笑嘻嘻地已去上班了。家属说,服药后半小时痛就没有了。另有潘某的亲戚陈某,患胆囊炎心下痛,在床上翻滚不已,在家里输液,痛势未有好转。潘恰到他家探望,就告诉他我治胆囊炎的情况。陈于是来邀出诊。我见她四肢厥冷,脉象微细,苔白舌谈,问平日喜温热食物,从未吃过冷食,大便溏,日数行。这显然属于寒痛,我给开了甘草10克,干姜10克,香附10克,玄胡索10克。一剂痛减,二剂痊愈。


中医治痛,未掌握辨证规律,仅凭经验是不行的。辨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中医只能在日常诊治中不断地积累。因此,越臻高年,运用的技巧就越熟练。所以,病人都要找老中医。


2.疼痛是经气不通


现代医学,治病找病原似乎没错。但完全依据病原外因来治病却是非常欠缺的。因为,外因与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活动掺在一起了,单从外因着手,有时有效,有时还起反作用。当然,病人有疼痛,很希望马上能止住,找不找病原外因,似乎与它关系不大。我认为止痛的方法,针灸是最佳的。可是针灸是不问病原的。我最近思考,认为绝大多数疼痛,实际是生命信息的运行通路受阻,不通则痛之故是也。针灸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通过穴位和经络,将信息放大。就好像我们听不着的时候,使用麦克风放大音量;看不清的时候,使用老花镜放大影象。我们的生命就利用经络和穴位实施这种放大的方法,打通有障碍的通道,借此解除疼痛。

49.jpg

世界上有很多奇迹,例如英国的巨石阵、哥伦比亚草原上的大图案……这些奇迹都是物质性的。中华医学是我国向联合国申报的非物质性遗产。中医的针灸治疗,现在已逐步风行世界医疗领域。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人体上的经络、穴位,基本上摸清楚了。然而在现代,我们可以用一切微观方法,来描述分子和原子,却无法描述经络和穴位。经络是个什么东西,穴位是个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相对固定的部位,实际上就是生命信息运行通道。针灸医生能用它们来治疗很多的疾病,尤其是疼痛。有了疼痛去医院看西医,痛在什么地方,西医就在什么地方检查。遗憾的是,现代高科技仪器所能检查的只限于躯体上的物质,始终无法探知生命信息运行通道这一非物质。所以,人们都说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们不知道头痛可以在脚上治疗,脚痛可以在头上治疗。而且,越是用肢端的穴位治痛,效果就越好。我常用悬钟穴(足外踝上三寸,左痛针右,右痛针左)治落枕,用列缺穴治偏头痛(手寸口中指处,左痛针右,右痛针左),效验昭著。曾治一患者肛痛甚剧,我针他的百会而立即止痛。


神奇的经络和穴位,究竟是如何产生,如何存在的呢?


我认为,人既然是由许许多多生命的最小单位一一细胞构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就必然要形成一条信息的通道。这些通道组合为信息网络。由于信息网络的活动,我们的血液、氧气、营养,才能够通往各个细胞,使它们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人体整个生命的正常存在。这些人体结构为维持生命存在而产生的信息通道,只能因生命的存在而存在,因生命的死亡而消失。然而,通道众多而微细,也会因许多内在或外在原因的影响而经常产生阻滞。因此,生命又预先设置了一套克服阻滞的报警信号系统——疼痛的感觉。伊沙多尔·罗生福博士说:“如果有位好心的精灵愿意施法让你从今以后都免受疼痛之苦,你会怎么做呢?不论你病成什么样子,或是一场意外中伤得多 么严重,你都不会感到丝毫的疼痛,再也不会!......如果你真的接受了这个恩典,那你就犯了这辈子最大的错误了!因为疼痛虽然令人难受,却是上天所赐最有用的危难警讯。当你的大脑感觉到身体里有任何一个部位出了问题时,它就会发出这种疼痛警报声并且不断地送出这种警讯,直到问题解决了为止。想想,如果有天你摔倒了,却搞不清楚自已是跌断了腿、肩膀脱臼了,还是撞碎了骨头?……将是多么不幸的事啊!”

u=3416387556,4281535679&fm=26&gp=0.jpg

然而,疼痛却会给我们带来难熬的痛苦。因此,有了疼痛就想能马上摆脱,这当然毫不奇怪。利用针灸治疗疼痛,有益而无害。要学一般的手法,却很方便。若想学到扁鹊、华佗那样当然有困难。如果说要做一般的针灸医生当然容易。过去有过3个月培训的赤脚医生,回家后就背药箱,做起医生来了。现在这些医生仍在行医,而且有的还由于在临床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都已经有一定的名气了。


施用一般的手法,治疗某些疼痛,例如牙痛刺合谷、下关,胃痛刺足三里,偏头痛刺列缺,巅痛刺涌泉,脊痛刺百会……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落枕我最拿手的是刺悬钟,立马见效。所以,我希望不管西医、中医,只要做临床的,首先就应该学一学针灸。在临床最为痛快的,是使病人立即消除疼痛,立即获得愉快。针灸不仅在临床时对医生与病人都有吸引力,还开启了医生认识生命的智慧。


现在的针灸医师,会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很少了,所以用针灸治寒痛、热痛的医生就很难找到。不过,初学者不需要这么深,先学一般手法,就能够临床应效,也是很惬意的。

50.jpg

3.从挑针止痛说起


医生临床治病,症状错综复杂,但疼痛都是主要矛盾。有了疼痛,人就会分心,精神提不起来:没有了精神,想病好就难了。所以,治病之要,首在治痛。然而如何能快速治住疼痛,也应该有讲究。因为,选西药止痛,易受负作用之后患。在止痛方法中最为简便的,就算是挑针放血了。


我的外孙得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痛,自觉鼻咽出气热烫。女儿起早到我家拿了2付中药回去。9点钟打电话来说,热未退,头痛反而更厉害了,要我去看一看。孩子身体素质本来就很好,会武术,经常锻练。我觉得给开的是麻杏石甘汤加味,药方没有错。其实,是这孩子热势刚起,郁热作痛。我就按平时治热性头痛的方法——挑针。但是孩子一听用针,就哭着说痛,不愿意。我说:“先来一针,如果觉得痛,就可以不用挑。”孩子表示同意。于是我给挑了一针, 问:“痛不痛?” 答:“不痛。”我给他挑了6针,就问:“好一些了吗?”答:“不痛了。”还埋怨我为什么不早一点说清楚。这当然是孩子话。针挑头上六穴,对风火头痛极为有效。这六个穴位是:


两攒竹穴一一眉内端处 ;


两太阳穴一一头两侧凹陷处;


两天柱穴一一项后发际,距正中督脉1.5寸处。


《伤寒论》里有太阳病,用药后热势更盛,刺风池、风府的条文。即只要用药对证,即使热势更加厉害,这不是药的错,而是有郁热未发。针刺后郁热随刺泄出,药效就会显现出来。发热头痛,挑针放血,也是开门泄热。头不痛了,女儿下午来电话说,体温反而增加了一度,问:“怎么办?”我说:“精神如何?”答:“精神比上午要好。因为头不痛了。”我说:“马上就会退烧了。”果然,晚间即退烧。


凡是疼痛,越是厉害,挑针治疗效果越好。热天痧气种类很多,绞肠痧则是最疼痛的,痛得特别厉害,真是死去活来,汗如雨下的有之,呕吐不断者有之。此时施用挑针,刺腹部灵枢、下脘、水分,放出血,最为有效。

51.jpg

壮族的挑针疗法,已经形成一个系统。内科可用来治疗感冒、疟疾、痢疾、痫症、痧症等和各种疼痛、发热;外科可用来治疗瘰疬、淋巴结核、疔疮、脑后疽、肿瘤、痤疮、疣赘、丹毒、乳痈等;妇科可用来治疗痛经、血崩、产后诸病;儿科可用来治疗走马牙疳、脐风(破伤风)、吮乳困难、疫痢等等;五官科......可以认为,有很广的、系统的治疗面和治疗效果。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了。有兴趣的人,可以读黄贤忠编著的《壮医针挑疗法》(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7月)。


如果辨证准确,施用中药也不错,其效比止痛剂无“后顾之忧”。施用中药治痛,愈后对身体也会有好处。因为如果是寒痛,用温热的方剂,是热痛用寒凉的方剂,调整生命信息的平衡运行,于今后的健康是有利的。


4.胆蛔疼痛


一些人一遇疼痛,就认为是炎症,挂液消炎。治好了,就以为是用药的缘故,其实此答案半是半非。连这挂液的医生,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有很多疼痛,用现代检验手段是无法检查出来的,怎么知道是输液治好的?我的一个西医朋友说:“现在做医生简单极了,发热是输液,疼痛是输液,感冒是输液,炎症是输液,只要会输液,就是医生。勿说江湖游医、骗子,换一个地方打一枪,骗了钱就溜。即使在那些大医院里,挂着性病科、泌尿科、前列腺科、男性科......等等招牌的,谁能知道他们是不是医生。有权查他们证件的不去查,来看病的又没有资格查,也不敢查。所以,利用医病行骗,最是方便不过。”


蛔虫作怪,脐腹作痛,有一点诊断能力的西医师,即使是知道胆蛔这个病的,也喜欢挂液消炎,再给几片山道年、肠虫清之类,就认为会解决问题。我认为挂液消炎乃多余的谋财之举。研究中西医结合者,则一定会认为这些药有消炎的作用。这种见解,不知误了多少人。

52.jpg

一些很顽固,老是不好的脐腹疼痛,必须使用中药。因为大多数胆蛔是因为患者脏腑热胜,蛔在肠中不安,上窜十二指肠,逗留在胆道口之故。我在临床上最常见农村孩子患胆蛔痛,弄得全家不安。十二指肠是胆汁的出口,热性的孩子蛔虫在十二指肠不安分,窜动时其头伸向胆道口,胆道由于异物的刺激,发生剧烈痉挛抽搐,因而产生强烈疼痛。而且这种疼痛时发时止,没有规律。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促使蛔虫窜进胆囊,导致胆囊穿孔;或死于胆囊,其尸体形成结石,后患无穷。


蛔虫既已在十二指肠,不宜毒蛔。剂量重了,肝脏会中毒;剂量轻了,蛔虫作垂死挣扎,窜动更厉害,就可能导致肠、胃、胆穿孔的危险。更有上窜向肺、向食道前进的,会造成危险症状。这时使用中药安蛔就比较好。我常用如下方剂:


黄柏15克   乌梅15克   金铃子15克   川椒10克   槟榔15克 


此方对经常有脐周痛,但按胃不觉痛的孩子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