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与阿是穴的启示

浏览:942 点赞:0 2019-07-03 15:12:40


有朋友从旧书摊购得秦凤岗编写的《孙思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2 月),我才明白原来是孙思邈发现了阿是穴。

书中写道,“陈老大躺在席子上,昏迷不醒,已经到了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地步啦。经过孙思邈的抢救,陈老大终于在半夜里醒了过来。他拜见一个白眉毛白胡子的老公公在给自己治病,想坐起来道谢,谁知身体稍微一动弹就刀割一样疼,头上沁满了汗珠。孙思邈疼爱地叫病人别动,又说‘只要止住了疼,再吃几付汤药病就会好。’说着,他给病人扎了止疼针。针拔出来了,病人还是疼得发抖。孙思邈另选穴位又扎了针,仍然没有效验。他一个一个扎着古书记载的能止疼的穴位,疼还是没有止住。怎么办?孙思邈一时想不出办法来。病人在呻吟着:'哎哟......哎哟!’这声音,像支箭一样穿着孙思邈的心,他想:要是减轻不了病人的痛苦,我还算什么医生呢!他又想:针灸穴位难道只有古书中写的那些,就没有别的吗?孙思邈又考虑了一阵,问病人哪儿最疼。病人想指一下,但是稍微一动弹疼痛就要加剧,只是有气无力地说‘左、左、左......腿。’孙思邈用手在病人的左腿上按着,边按边问:‘是不是这儿? ’病人摇了摇头。孙思邈耐心地又按了好几处,病人一直在摇头。当他按到腿关节右上部一个部位时,病人突然说:‘阿一一是一一是这儿。'孙思邈将针扎了下去。病人的表情渐渐舒展了,他抹了抹满头的汗说:‘先生,你这一针真神呀一一针一进,我浑身一麻,就不那么疼啦。’他抬头瞧了瞧扎针的部位,好奇地问:‘这叫啥穴呀?以前给我看病的医生从来也没有在那儿扎过针。’孙思邈笑了,额上的皱纹展开了,眼睛笑得眯成两条缝,乐呵呵地说:‘你刚才不是阿一一是吗?叫阿是穴好了。我要把这种疼点在哪儿就在哪儿扎针的办法再试几次后,写进我的那本书里。’”

我一直在想:阿是穴究竟在哪个时候、被哪个人发现的?这个故事解开了我的结。孙思邈曾与唐代著名的针灸名医甄权、甄立言两兄弟结为忘年之交。那时候两甄年已九旬,而孙却未过半百。孙思邈发现阿是穴的时候已须眉皆自,说明在两甄之前的针灸书籍中,还没有阿是穴的记载。孙思邈针多次而无效,后发现阿是穴而一针成功,说明中医临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发现的过程;做中医,决不应治疗失败而怯场。孙思邈认为“天地有可消之灾,形体有可愈之疾”,也就是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没有不可以治疗的疾病,就像天地的灾害一样都可以消除。做了医生就应该认为:“没有治不好的疾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中医师是个永远背十字架的医师,行医永远是个学习的过程。

西医治病,有规定的规则,只要按规定做了,治不好,没有心理负担;中医治病,没有规定的规则,治不好,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本领不好,需要继续探索。如果做中医对自己治不好的病,没有这种心理负担,他就成不了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