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临床,运用阿是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或网球炎等,发现十分有效。类风湿病一般的都在手指、脚趾的小关节发肿痛,时发时愈。发多次后,关节变形,活动障碍,人就变成了残废。西医治疗,大多是激素和止痛的药物并用,疗效实在不敢恭维。且由于激素常用会致使内分泌紊乱;止痛药用多了,易发生胃肠溃疡。类风湿发作时,指趾关节肿胀,周围会按到压痛点,只要用米粒大艾绒灸一两炷,外敷消炎药膏,很多人一周内肿胀和压痛会自然消失。如果另外的地方又发肿痛,再灸。再发再灸,直至不发。类风湿是西医认为的胶原性疾病,还没有发明对付药物的疑难病之一。但是,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阿是灸法,很多人就能因此痊愈。
有人以手举物时,觉疼痛不便,会当风、伤,去找伤科医生治疗。医生按肘关节部位突出处,或腕关节突出处的骨膜表面,发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伤科医师称之为网球炎。这种病只要在这个压痛点上用米粒大的艾绒灸一两炷,一些人就立时感觉疼痛消失,活动如常,也有一些人需要过几天才能痊愈。有不愈者,我觉得可能是穴位灸不准,或者有其他原因。我在临床治疗中,觉得无效的不多。
阿是穴显示人体自身的强大的自组织能力,其一部分就用于应对许多功能性的疾病。因此,当我们觉得有某种疾病的时候,不要草率用药,多多注意自己体表的阿是征象。如发现压痛点,最好采用针或灸等外治法,可以减少和避免药物的伤害。
现在的耳针测病就是阿是穴治疗的发展。人们发现,耳轮中有一个像卷伏在子宫中的婴儿。这个婴儿的每一点,都与人体的某一些地方相对应。在耳轮上通过电阻探测仪小小的针头,测得某个特别敏感的点,这个点既可以用来判断相对应部位的疾病;也可以用针刺来治疗这些疾病。这个现象告诉我们:(1) 人体的整体经络系统是由若干小系统构成的;(2) 这些小系统与整体构成相对应的联系;(3) 这些小系统里同样存在着阿是穴现象。不过,它的感受更微小,更难发现。(4)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强敏感仪器,不仅可以探测和发现全身的小系统和它们的“阿是穴",对针灸治疗一定很有帮助。
我曾在《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阿是治疗和阿是效应》。由阿是穴的产生联想到疗、痈、疖等外科疾病的形成机理。我发现西医治疗这些外科病形成初期几乎束手无策,要等到完全腐烂,才切开引流。机体不仅长时间的痛苦,还要人体组织的大量损耗。虽然他们认为是脓球菌感染的,以显微镜来检查也许确实有这种病菌。但为什么抗生素在初期如此无效,是值得深思的。痈是蜂窝组织炎或深层肌肉溃疡,发生期间痛得很厉害。始生时,皮肤上起一粒疮点,头上如白色水泡状的脓液,动之有根,发痛连带他处。如果我们能在此时用艾米灸几炷,它就不会再长大。再如生疖,疖子是一种很顽固的外科病。有叫扁担疖的,部位都在肩部,农村里农民发得多;有叫九子十三孙的,多发在颈后一带,闻其名就可知道它是一种纠缠不休的顽症。有的人接连不断生了好多年。刚起只一个疮点,渐渐肿大疼痛,完全腐化出脓后,疼痛才减轻。但第二个又上来了。有时候一连一起发二三个。如果我们能在红点刚发出时用艾绒灸一两炷,就不会再肿大发脓。再发,再灸,不发为止。这个现象,给我们带来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病菌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发不出来了?”我认为,这就是阿是现象,是人体生命巧妙的、有意的运用经穴安排,借发痈的疼痛,来激发自身的调整能力。而灸治,则是采用更少的疼痛和机体体表的组织牺牲,以替换较重的疼痛和机体肌肉损耗(中医术语谓之“以痛为腧(即俞)")来恢复健康,这就是中国人所发现的经络与穴位的作用。几千年前,中国人著成了《灵枢》这部巨著,现在谁也想不出在那个落后的时代,人们是怎样构画出这样一个完整的人体自我防卫系统的?怪不得梁漱溟先生说,先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成果,实在不错。
利用阿是穴治疗和它的疗效证明,人体内部有一个极强的、具有自动调节的系统。阿是穴是这种调节活动选择的一种结果,应称为阿是安排。利用阿是穴,不仅治疗效果好,还避免了服药、注射、手术后所潜伏着的隐患。阿是治疗说明内病外治法是所有治疗方法中最好的方法。清代有个名医吴师机,就是个外治能手。他治疗许多内科疾病,都采用外治法愈病。外治愈病比之药物治疗,有莫大的好处。药物不管怎么使用,对人体或多或少总有一些伤害。而外治法,即使要用一些药物,被体表吸收的数量极少,人体只需使用极少的解毒能力,就能排除,基本上不会造成药物伤害。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界面医学”,即药物没有直接进入身体内部的病灶,所以与疾病不是直接对抗。
读者诸君一定要相信,我们的生命,为了保护自己,有极强的自组织能力。阿是穴的出现,就是证明。你被刀划破,皮肤出血,血会自然止住,皮肤会自然愈合,然后会长出新细胞,使伤口的疤痕完全消失。这就是生命的自组织能力,也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如果生命失却这种能力,后果可想而知。我的这篇文章,是告诉大家生命的这种能力一一自组织能力,它就是我们之所以能活着的原动力。